核心提示:據了解:在甘肅省隴南成縣,農民幾乎家家種核桃。如何通過核桃讓農民脫貧致富,一直是困擾當地的一個問題?h委書記李詳2012年2月開通了實名微博,通過微博推銷核桃。讓他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不但通過微博和電商把成縣的核桃推銷了出去,自己也竟然憑著微博成了網絡紅人。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了解:在甘肅省隴南成縣,農民幾乎家家種核桃。如何通過核桃讓農民脫貧致富,一直是困擾當地的一個問題?h委書記李詳2012年2月開通了實名微博,通過微博推銷核桃。讓他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不但通過微博和電商把成縣的核桃推銷了出去,自己也竟然憑著微博成了網絡紅人。
“成縣的農民收入的增加,除了其他生產性收入以外,核桃的收入占很大的比例。過去賣核桃就是農民背到市場去,小商小販到村子里面去收,價格上不去”
自從在個人上微博上發出第一條關于成縣核桃的消息,李詳微博的訪問量迅速攀升。談起微博和成縣的核桃之間的緣分,李詳滔滔不絕。他說,對于在微博上推銷核桃,各方評價不一,有質疑的,有贊同的,但是自己還是信心滿滿。
“現在明顯有很大的變化,往年的時候我們在蘭州市場上銷售的鮮核桃有50噸左右就很多了,目前僅僅通過微博電商淘寶網,定鮮核桃,至少在蘭州市場上已經上300噸以上了,現在訂單通過淘寶網在甘肅意外的地方的訂單也有600單左右”
李詳在微博上的嘗試邁出了解決困擾成縣多年的核桃銷路不暢的第一步。就在不久前的7月1號,成縣又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從傳統的銷售模式轉向網絡平臺的電子商務模式,甘肅成縣的探索正在一步步深入。
其實,早在去年,商務部就已經提出,要加強電子商務研究、規劃和統計工作,重點發展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坦言,電商模式對于促進農業生產的規;同F代化是一個利好。
“他不光是把他的銷售,他把生產都組織起來了,也就是說從生產的環節也慢慢的是以需來定產,而且農民通過電子商務組成了合作社,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使我們農業生產規;F代化!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我國,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銷售早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當初的預期。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在淘寶網上經營農產品的網店數已經達到26.06萬家, 2012年完成的銷售額接近200億元。預計2013年,阿里巴巴各平臺農產品網店數有望突破100萬家,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
據記者了解,盡管從阿里巴巴的統計數據來看,農產品電商模式前景無限,但這并不能消除業界對其發展的困惑。相比化妝品、服裝等產品高達15%左右的網絡滲透率來說,農產品行業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接近200億元的銷售額占比仍然還不足1%。
既然農產品電商這朵花如此美麗誘人,為什么采摘他的人依然不多呢?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專家、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副教授唐秀麗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那就是冷鏈運輸體系的發展,跟不上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速度。
“目前農產品電商最大的瓶頸就是冷鏈,電商發展比較快,但是物流和他的速度不太搭,農產品電商,別的品種很多,但是對農產品涉足的基本上都屬于高端的,易儲藏的,水果類的。下一步如果說農產品電商要快速發展的話,最主要還是物流的緩解,就是配送,冷鏈環節!
可以說,農產品電商的銷售模式在降低了入市門檻的同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農民如何使自己的產品和現在的物流體系想匹配。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從事農產品電商的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困惑,規模越小的困惑越明顯。不僅僅是新鮮蔬菜面臨這樣的問題,諸如土雞、土雞蛋這樣的產品也同樣面臨窘境。
趙寅森和吳志是兩個四川年輕人,一個在綿陽從事生態蔬菜的種植、一個在眉山從事生態雞的養殖,通過淘寶接受產品預訂是他們銷售的唯一途徑,如何保證自己的產品新鮮安全的到達消費者手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為此,唐秀麗建議,像這樣的小規模銷售商,可以將物流交給專門的第三方來做,而這其實又對電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艾F在第三方很少,因為他對第三方要求比較高,他的有冷鏈措施,配送系統和他配套,還得有一個共同配送的平臺,能夠和電商配套起來”
困擾農產品電商的最大瓶頸不解決,快速發展就無從談起。既然瓶頸眾所周知,但是破冰之旅卻遲遲未能啟動,根源又在哪里呢?農業經濟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曹斌指出,關鍵在于消費末端的需求不高,這影響了整個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立速度。
“超市沒有風險,你的貨你放到我這,我給你提供場地,我沒有必要投資一個冷鏈。如果真正要發展冷鏈的話,首先要把超市的交易方式改變,買斷,完全你的責任,包括損耗也是你的責任!
不難看出,農產品電商模式要發展,不僅僅在于其本身,實體店銷售模式的配套發展依然至關重要。如同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伴隨著強大的需求一樣,農產品電商冷鏈運輸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實體經營店的需求。只有改變了目前實體店的交易方式,才能激活其對于冷鏈運輸的需求,繼而促使相關配送公司或者第三方配送企業的產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