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蘭田集團黨委書記王士嶺接受中國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依靠創新引領,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王士嶺代表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到,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運用信息化思維機制加強社會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經驗值得推廣。蘭山區位于山東省臨沂市中心城區核心區,商貿物流發達,人口眾多,隨著城市建設加快、社會轉型升級加速,引發的各類群眾訴求不斷增加,為妥善解決群眾訴求,蘭山區注重以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建設為主抓手,以全科網格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流程再造為發力點,聚合資源,延伸服務,創新構建了一平臺受理、一站式服務、一張網共治、一攬子解決的“平臺指令、眾人響應”治理機制,以平臺思維建機制、優流程、整資源,實現黨建引領聚資源、創新體制激活力、平臺指令齊響應、服務群眾零距離。
王士嶺代表介紹說,他們具體做法有以下幾方面:
啟動黨建紅色引擎,凝聚社會治理之“魂”。一是強化政治引領。把社會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發揮區委“一線指揮”、鎮街黨(工)委“龍頭帶動”、村社區黨組織“軸心牽引”作用。區里設立9個社會治理工作專班,在臨沂市率先設立區委直屬事業單位“蘭山區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二是強化組織引領。按照支部建在網格的原則,創新構建“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全面做實社區“大黨委”制,探索“樓宇網格化”黨建,創新構建“組織亮旗、黨員亮相、群眾亮招、物業亮星、執法亮劍、網格亮責”的社區治理新模式。三是強化服務引領。建立城市社區黨建工作全周期、閉環式管理機制,聚焦群眾訴求較多領域,成立山東省第一家房地產領域糾紛對接中心、臨沂市首家行政爭議和解中心。實施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攻堅行動”,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成立31個物業服務企業黨支部,覆蓋290家物業服務企業,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創新區鎮事權改革,激活基層治理之“能”。一是厘清事權清單。統籌“發展規劃、產業布局、項目審批”等10項核心發展事權。規范“屬地管理”,明確十大重點領域171項共有事權。二是優化服務流程。下放“工商登記、食品經營許可”等135項便民服務事權,蘭山區74處便民服務站(點)全面投入使用,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層級辦理”。三是整合執法力量。整合基層現有站所、分局執法力量和資源,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下沉執法力量,累計向鎮街道派駐各類執法人員200名,具體負責城市管理、住房建設、環境保護等11領域593項行政執法事項,實現基層“一隊式執法”。探索建立委托執法機制,有效化解基層執法難題。
深化網格化治理,筑牢基層治理之“基”。一是做優基礎網格。堅持全區“一張網”,優化整合黨建、綜治、安全等各類網格,建設全科網格,實現網格全覆蓋。二是做實網格隊伍。按照“1+2+N”的模式,每個網格設置網格長1名,網格指導員、專職網格員2名和專業網格員N名,實行責任捆綁,推行組團式服務、聯合式執法。三是做強網格效能。統籌社會組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區組織等社會力量和其他主體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做到“小事大事有人管,難事愁事有人問”等經驗做法,得到了廣大群眾充分認可。
用好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層治理之“效”。一是工作的信息化。開通“平安蘭山”APP、微信公眾號、部門系統賬號等多種渠道采集基礎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實現網格內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全要素信息化。打破各部門“數據壁壘”和“信息煙囪”,整合各參與部門單位有關信息,集中數據采集,統一對接導入,實現數據動態更新、共用共享,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建設“智慧社區”系統。二是指揮的平臺化。依托“雪亮工程”、綜治信息平臺,研發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實現區、鎮、村三級信息貫通,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平臺指令,處置聯動,形成“網上收集研判、線上分類處理、線下督查整改”的工作模式。三是落實的智能化。網格事項根據權責清單分類逐級審核上報,對網格內排查和發現的各類事項,村社區不能辦理的,實行“村社區吹哨、鎮直部門報到”;鎮街科室處置不了,實行“鎮街吹哨、區直部門報到”,部門不及時報到或單個部門不能解決,由區平臺下達指令,有關部門協同解決,構建“平臺指令、眾人響應”工作機制。
王士嶺代表認為上述機制運行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1月19日,人民網等國家級媒體對這一做法進行了報道。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有關部委成立調研組,對蘭山區構建“平臺指令、眾人響應”治理機制進行專題調研,總結提升經驗做法,為全國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多方案。
針對蘭山區構建“平臺指令、眾人響應”治理機制的做法和明顯效果,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蘭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士嶺在今年參加全國兩會時提出了推廣蘭山經驗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建議: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始終,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探索“樓宇化黨建”,推動黨組織向最基層延伸,依托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黨員先鋒崗、引入“紅領律師”、紅色志愿服務,打造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以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為根本目的,所有制度設計、資源整合、考核評價都圍繞群眾滿意這一核心來展開。聚焦源頭預防,明確“負面清單”,規范小微權力,促進依法行政。
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全力推進體系重塑、資源重組、流程再造,打破條塊之間的分割和壁壘。深化區鎮事權改革,規范“屬地管理”,推動鎮街明責減負增能,聚焦主責主業,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
堅持以科技為支撐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頂層設計,從省級層面謀劃研發社會治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采集、事項流轉、考核監督的智能化。創新研發群眾訴求信息管理系統,推動群眾訴求“一窗受理、線上分流、按期督辦、全程留痕”,并與社會治理信息系統融合,對窗口受理的事項不能按期辦結的,自動流轉到區指揮中心平臺,由平臺發出指令,進行督辦。